孩子上了高中之后,也正是出于叛逆期的阶段,针对高中生犯了错误,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及时引导和纠正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避免孩子因为违纪,对学校造成不好的影响,同时帮助孩子走出困境,以便孩子可以坚强自信的快乐成长。
高中生犯了错误家长该怎么办
1、别急着定性
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家长不要急着给孩子定性,不要上来就给孩子扣一个大帽子,比方说:你真笨!太傻了!为什么这么蠢!千万不要说类似的话语。如果说这样的话,只能让孩子自信心受损,下次做事情只能更差。
2、提出正确引导
事情已经发生,再怎么训斥孩子也无济于事。家长此时应该做的,不是训斥孩子,而是应该帮助孩子,给孩子提出正确的意见,仅供孩子参考。同时,家长最好只负责提供建议,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多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事后总结经验
在孩子犯错的同时,给孩子讲道理或许效果不明显。因此还是建议家长先处理好问题,等到事情过去了或者晚上临睡前,再给孩子好好地梳理一下今天发生的事情。此时孩子会更加心平气和,教育孩子效果也会更好。
4、不要乱吼孩子
孩子做错事情是很正常的事情,要不然他们就不是孩子了。所以说,家长教育犯了错误的孩子时,要给孩子做细致的思想工作,而不是上来就大吼大叫。那种乱吼的教育方式,或许能镇住孩子,但绝对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并且会摧残孩子的胆量,让孩子变的胆小怕事。
5、不要嘲笑孩子
每个人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成年人有时候还会错误不断。所以说,家长千万不要嘲笑孩子的错误,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支持,鼓励孩子去体验。而不是嘲笑孩子,让孩子感觉自己很无能,那样的教育是失败的。
6、正确心态对待
家长面对孩子的错误,应该换个角度思考:正所谓不吃一堑不长一智。孩子犯错误的过程,其实就是在进步的过程。只有不断去体验,不断从失败中获取经验,才能做得更好更优秀。
高中生犯了错误的原因
1、高中生自身因素
高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他们还没有较好的自制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这一阶段的学生身体快速发展,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能够独立地处理各种问题。但是他们在实际处理问题过程中通常都会带有一定的冲动化和情绪化,这一阶段的孩子最容易产生违纪行为。
一些孩子因为管教不严,在学校做出不良行为。这些现象的造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中生对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错误的认识,自制力不强所导致的。
2、受家庭环境影响
通过教育实践发现,犯了错误的高中生,大部分都和家庭环境有着一定的关系,有些孩子的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从小娇生惯养,还有部分孩子的父母离异,管教不严。一些家庭对孩子的各种生活习惯问题不管不问,过于放松,只要孩子在学校期间没有很大的错误,就置之不理。
还有些父母只在乎孩子的在校考试成绩,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孩子的沟通交流少之又少,因为缺乏家庭的关爱,这些孩子心理多少存在一些问题,也因此导致孩子经常犯错误。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犯错了,家长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当众打骂一顿,孩子自己开始哇哇大哭,家长则是教育一番,等会孩子不哭后就又要好声好气地哄。孩子犯错爸爸妈妈适当惩罚没问题,但是要怎么惩罚才好是我们要考虑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面对孩子的犯错,家长要如何对待!
如果孩子犯错了家长如何对待
1、父母要去尝试理解孩子“犯错”行为背后的动机
当我们认定孩子就是故意犯错的时候,就会忍不住给孩子贴标签、给与相应的负性评判。在情境中,我们也会触发一些焦虑、愤怒的消极情绪。我们往往只停留在“事件”层面看孩子,没有能力看到“事件”背后的“真相”。
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年幼的孩子不小心弄脏了衣服、打翻了杯子、碰洒了牛奶,家长就会在一旁情绪激烈地说道:“你看你,让你小心点你还搞成这样,天天就知道给我找麻烦!”
也许孩子只是想自由地玩耍子而弄脏了衣服,只是想帮你倒杯水而打翻了杯子,只是想尝试自己喝牛奶而弄洒了牛奶……我们总是很容易“批评”和“指责”孩子,给他们传递一些“低频”的能量,让他们觉得自己很糟糕。
孩子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自尊心和积极性都会受到压制,他们甚至会认同父母的行为,认为“爱”与“指责”等“暴力行为”是一体的。同时,孩子内心压抑的感受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与释放,就会把内心的无力感外化,暴力人格也就有了“雏形”。
从心理学角度讲,一个人的暴力行为一定源于幼年的遭遇,源于与父母或者抚养着的互动模式。当孩子犯错后,我们能够尊重孩子,去帮助孩子一起面对“错误”,寻找“真相”,我们才能看见孩子,不去责备孩子。孩子也无需承受父母的“责备”,进而滋生负面情绪,寻求情绪的出口。
所以,作为父母要善于了解和分析孩子背后的这个动机和行为,尽量用正面积极的意义去观察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父母一定要有这个信念:孩子的行为背后都有积极正向的意义,父母要去观察他的正向意义,引导他的正向意义。
2、父母可以给孩子树立一个“勇于不完美”榜样
生活中,我们很多父母都在为自己的人生奋力拼搏,他们太想给孩子树立一个“完美”的榜样,却因此忽略了自己的感受,也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现实生活中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对于各自的人生,我们都有自己未知的“盲区”,我们和孩子一样都是学习者与探路人,在前行的道路上难免会犯错。父母如何面对自己的不完美?又如何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父母应对压力的姿态无疑是孩子学习的范本。
生活中,很多父母会要求自己和孩子在“错误”面前“低姿态”,认为自己的一次“失误”导致了“失败”就证明自己不够好,为此羞愧不已。
这种惯性思维让我们止住了脚步,也让孩子止住了脚步,不敢在生活中去尝试“冒险”,甚至让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以自尊为代价去取悦他人。
这完全偏离了我们教育孩子的初衷,我们要做的是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引导孩子抓住“错误”的契机,把它视为一次学习的机会。
3、父母要给犯错的孩子更多的“接纳”与“共情”
人本主义相信孩子有自我成长的力量,更提倡“接纳”与“共情”。接纳是指无条件的接纳,接纳孩子的一切,父母要先理解和接受孩子的现状,再着眼于孩子的未来逐步寻求改变。
共情即同理心,是指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简单来讲,就是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他、理解他、接纳他。
试想一下,如果你某一天上班迟到了,领导丝毫不给你解释的机会,当着众人的面指责你,想必你的内心一定会觉得委屈、难过,甚至从此恐惧犯错。其实,孩子跟大人一样,面对他人的“指责”,他们也会委屈、难过、羞愧、自责,更会害怕犯错。
如果父母在孩子犯错的时候,能够多给孩子一些积极回应,多给孩子一些“接纳”与“共情”,孩子就可以从糟糕的状态里获取力量站起来。
例如,孩子帮忙收拾碗筷时打碎了一只碗,他跑过来对你说:“妈妈,我刚刚犯了一个错,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碗,对不起!”这个时候,妈妈可以蹲下身来用温和的语气对孩子说:“没关系,孩子,妈妈觉得你很勇敢,因为你能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等孩子的情绪稍稍平静下来后,可以邀请孩子一起把地面清扫干净。同时,进一步与孩子“共情”——“妈妈想你打碎碗的时候,心里也会有一些难过和自责,没关系,妈妈小时候也打碎过碗,妈妈相信你下次一定会做得更好!”这样既可以安抚孩子紧张、慌乱的情绪,更能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安全的,并且是被欣赏的。
当孩子接收到父母“爱”的讯号,就会意识到自己在父母面前是“被允许”和“被接纳”的,自己的生命更是“被尊重”与“平等对待”的。
父母只有在一言一行中去践行对孩子的“爱”,我们的孩子才有面对错误的勇气,才有在错误中获取成长的动力,去走更远的路,去爬更高的山。
再次强调当众打骂教育,影响或跟随孩子一生!
羞耻感
当众教子,无非是想让孩子能认错,能产生内疚感。但孩子在众人的围观中,心理第一应激出来的反应是羞耻感。
但是你知道吗?童年时产生的羞耻感,将困扰人的一生。国外许多研究表明,羞耻感越高的孩子,成年后亲社会行为越低,更容易产生成瘾性行为和偏激行为。
失去安全感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内心边界,当他们在众目睽睽之下被管教惩罚,内心世界往往崩塌,严重的会马上激发抑郁厌世自杀等偏激行为。
自尊受损
自尊心都是建立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上。在众人面前,被父母曝光自己做的错事,孩子的自尊将被摧毁。自尊经常受损的孩子,有的会变得越来越敏感,越来越易怒易暴躁,有的则是自卑内向、不合群。
惩罚不当,或许会影响孩子一生,在他们心理留下阴影,长大后与我们关系冷淡,或暴力倾向严重,亦或自卑、怕事。错误的惩罚方式,往往效果达不到,更可能让孩子变本加厉。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犯错是难免的,主要的是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去引导孩子,如果家长的态度过于强硬,甚至去打骂孩子,不但起不到相应的效果,还有可能会让孩子讨厌父母,激起他们内心的叛逆情绪。
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做
1、要学会冷静处理问题
很多家长都是在孩子犯错以后会大发雷霆,甚至有些家长可能会动手打孩子,其实这样做是错误的,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应该做的是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等自己足够冷静的时候再开始解决问题,要跟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错在了哪里,下次再遇到这种问题以后该怎么做。
2、学会安慰孩子的情绪
如果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犯错了,出现了害怕或者是紧张的情绪时候,家长要学会安慰孩子的情绪,然后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事情错在哪里,找到做错事情原因,然后在能补救的前提下做出补救措施。
3、原则性的错误要及时止损
孩子在小的时候犯错误的情况肯定是有的,有一些错误父母可以忍受,但是如果有一些原则性的错误就要及时的进行批评教育,比如说孩子在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行为以后,如偷东西、打小朋友、撒谎,这样的情况不加以制止会演变成丑陋的恶习,家长必须进行正确的引导,并且在之后的生活中确保不会再犯。
孩子犯错误不承认爱撒谎?原因在这里!
1、怕父母或教师的打骂:
对于那些经常打骂的孩子来说,或者是自己完全没有自信心,也没有敢于承担错误的思想和能力将会采取撒谎的行为。如果当孩子利用撒谎的方式得到了甜头,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宽容,那么他会变本加厉,觉得这个时候非常的好用还可以侥幸的逃脱家长和老师的惩罚还会有一种成就感继续向前进。
2、逃避现实:
如果孩子不愿意去学校,或者是不愿意和学校当中的某一个孩子一起玩耍,或者是老师布置的任务没有完成,为了能够逃避现实,都会选择用撒谎的方式。
最常见的就是孩子大同情牌,让孩子的老师和家长得到同情之后可以让他达到相应的目的,如果家长们和老师不能够及时的被发现,这种现象将会越来越严重,长大之后也会推卸责任,逃避现实,找一些各种理由不去做事情。
孩子叛逆家长怎么管教最合适
1、多倾听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家长要多些尊重和理解他们。不要着急打断孩子说话,要学会倾听孩子的真实的想法。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才能更好的应对孩子的叛逆期。
2、学会自我反省
孩子与父母发生争吵后。父母的人不应该完全在孩子身上找错误。要从学会换位思考,为什么和孩子会发生争吵,如何避免。反思自己是否存在态度强硬等行为,改变自己的一些缺点,然后与孩子交流,这也使孩子更容易接受和减少叛逆心理
3、给孩子独立的空间
家长要学会相信孩子天性善良、相信孩子能改变、孩子的叛逆时期总是会过去的。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和解决问题,我相信孩子可以依靠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即使有时孩子有错误的地方,琐碎的事情尽可能忽略,只选择最重要的问题,给孩子足够的独立空间,让孩子可以自由表达、健康发展。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严厉教育孩子,或者是威胁警告孩子,希望孩子能够改正,那现实却是孩子明知道一件事情是错的,就是屡教不改。对于这样的情况,家长应该如何跟孩子沟通呢?
孩子犯错屡教不改应该如何沟通
1、孩子犯错屡教不改,家长要和孩子沟通,找出原因,是故意为之还是缺乏生活上的经验导致犯错。如果是前者,则要适当地批评;如果是后者,则要耐心地教导孩子,做出正确的示范,帮助和引导孩子纠正错误。所以,找出原因很重要,不应该只是简单的批评和指正。
2、孩子犯错之后,父母不要直接批评或者惩罚孩子,而应先给孩子讲明道理,帮助孩子分析他的错误行为会给自己或者他人带来怎样的伤害,他又会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保持严肃的态度,实事求是,让孩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引导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反思,从而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家长给孩子提前设定好的大方向,也是一种护栏,避免孩子受到伤害,也防止孩子因为无知随意伤害别人。跟孩子确定好行事的边界,做得好要有奖励,做得不好,该惩罚的就要惩罚。不要等到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再来告诉孩子“这样是不对的”。那个时候的孩子已经养成了坏习惯,很难纠正。
4、理解和关心孩子。孩子的行为往往是由很多因素综合影响的,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家长需要深入了解孩子,包括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情感需求、兴趣爱好等方面。只有深入了解孩子后家长才能更好地调整教育方法,以期更好地达成预期的效果。
孩子犯错屡教不改的原因
1、父母处在主导地位、居高临下
在大部分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地位都不是平等的,父母像一个居高临下的“领导者”,而孩子就是那种言听计从的“执行者”,因为父母认为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多,以此来理所当然的帮助孩子决定任何事,说话的时候难免就对孩子来说有些高高在上,因此孩子对这样会让他不舒服的话就自我过滤掉,造成“左耳进右耳出”的现象。
2、没完没了地讲道理
家长总喜欢以过来人的状态来跟孩子沟通,讲道理,这是跟孩子沟通的另一个误区。因此很多家长会发现,跟孩子反反复复讲道理,孩子依旧是我行我素。其实这种沟通是单向的,只是家长一味地给孩子灌输自己的想法。
孩子犯错时家长如何正确引导
1、批评要掌握时机
当孩子第一次犯错误后,您只需要告诉他为什么错了,怎么做是对的就行了。在指导的时候,对孩子保持尊重的态度可以让他也尊重您的意见,耐心细致的讲解让他明白错误的原因及后果,善解人意的情绪让他不会被失败的阴影束缚。
2、教孩子承担责任
如果孩子做错了,就要鼓励他勇敢地承担责任。家长和孩子一起弥补过失,能让孩子学会如何承担责任。此外,在批评过程中,可以允许孩子对事件作出解释,但也要让他明白,解释不是为了推卸责任,而是让他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批评本没错,让孩子知道界线,知道对错,才能帮助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