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疏导五步法

高中生心理疏导五步法:聆听、区分、提问、反映和引导。

1、聆听:聆听是心理疏导能力中最基本的一环。所有个体的信息、资料,疏导者都是通过聆听搜集来的,如何可以听得更多、更全,听到个体真实的状态。

2、区分:区分是体现心理疏导者价值很重要的一环,心理疏导者不仅要能够区分到个体认知当中的言点,还要有效反映,让个体接收到这个区分,从而看见盲点。

3、提问:提问是帮助心理疏导者更有方向地去聆听的一个工具。从这里开始,心理疏导者在互动过程中,不再是在形式上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可以更直接地捕捉信息。

4、反映:反映这个能力的运用是对心理疏导者的一个挑战。是收取疏导成果的开始,经由反映之后,引导的过程就是指引个体去到达收获的彼岸。

5、引导:既要对事,又要对人。对于桌面上的关于事件的技术性问题,疏导者不能不闻不问,应当给与明确的引导意见碰到自身不熟悉的,应当给与明确转介意见。

高中生心理压力大的表现

1、焦虑心理

这种心理表现在一些考试和平时的行为里。如考试答题,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担心答错题,就是题目简单的时候也会有这些担心;吃饭时,匆匆忙忙、囫囵吞枣;走路时,紧紧张张,老是害怕浪费一丁点儿时间;担心考试不理想,甚至常生出“万一高考失败我怎么办”之类的念头;有时觉得睡觉都是在浪费时间等等。

2、夜不成眠

休息不好、长期失眠成了许多高中学生的“亲密伙伴”,夜晚睡不能寐,白天食之无味,上课昏昏欲睡是其生动写照。这是典型的因压力而导致的失眠表现,严重者会形成“顽固性失眠”,如不尽快调整,还可能会伴其一生。

3、抑郁寡欢,缺少激情

这主要表现为干任何事都觉得没意义、无聊、乏味,没了激情,生命也失去了光彩。这种消极的心态,进而会导致不自信。

孩子处在高中生的阶段,是生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时期。父母一定要谨慎警惕,要注意到与孩子的交流与应对,还要注意到帮助孩子改进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对高中阶段孩子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防患于未然。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大多数和青春期有关。这就需要了解青少年青春期的特点。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除了生理上的变化外,更主要表现在心理上的突然变化。

首先自我意识增强,不再完全服从家长,对事物的认知和评判有自己的想法,固执地与家长顶撞,使家长觉得不听话了

第二,独立性增强,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与尊重,希望摆脱大人的约束、渴望独立,喜欢与同龄人交往。

第三,感情变化显著,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

所以,家长应该尊重、理解,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必要时可做心理咨询,现在学校都配有心理老师,帮助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的话,应该多去倾听这段时间的学生到底是怎么想的,不要老是去控制他们做某件事情,多去理解他们,告诉他们,为什么你们会反对他们去做这件事情,让他们自己去参透当中的道理,不要总是把他们当成小孩,毕竟每一个人都有成长的过程,有些东西是要自己慢慢去消化和理解的,硬碰硬的结果只会更糟糕。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在这个阶段容易出现很多心理问题。常见的高中生心理问题有:厌学、自闭、自卑、社交恐惧等。不管出现哪方面的问题,一般都是由周围环境和自我性格缺陷决定的。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分析清楚导致问题出现的主要方面。家庭教育、学校环境、自我性格缺陷。然后对症解决。

1.学习压力问题。这种问题一般只有班级里优秀学生和差生才有的。为了保证第一名,或者是为了不当倒数第一,他们都有比较大的精神压力。

这种问题,老师和家长应该对症下药,告诉他们,只要你努力了,结果怎么样,都不会有人责怪你的。

2.考试焦虑问题。很多孩子只要一听说考试,就会紧张不安。

这种情况,老师应该淡化考试成绩,重点突出说,是为了让大家通过考试,看看自己的不足之处而已。老师还可以在平时普通考试的时候,不要打成绩,或者其他淡化考试成绩的方法,减轻孩子们的焦虑症。

3.学习目的迷茫问题。这些孩子一般都是没有什么具体的理想,或者是学习成绩不好,自暴自弃。所以,家长和老师应该针对问题,告诉孩子,天生我材必有用,和知识就是财富的道理。

4.情感问题。每一个高中生,在学校里,可能都有自己喜欢的对象,胆子大的都敢牵手呢。其实,这个年龄的孩子的感情都是比较纯洁的。老师和家长不要太多干预,健康引导一下就好了。比如,告诉他们,天涯何处无芳草。或者是不要为了一颗树,而放弃一片森林。引导他们只要不走爱的死胡同就行。

5.人际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是最严重的。同学之间,和老师之间,或者是跟社会上的一些关系。特别是校园欺凌的问题最可怕,容易改变或者影响孩子的性格,甚至改变他们一生。

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教育孩子遇到这种问题,要跟老师家长沟通,沟通,再沟通。把很多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才不至于造成不必要严重后果。

如果是想专业的咨询那需要寻找专业的咨询机构,如果只是日常的相处,作为家长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孩子做朋友,那种他/她愿意和你交流的朋友,放下家长的架子,发自内心的尊重孩子的想法,不对的也不要反驳教训,而是循循善诱。

青春期的孩子有着盲目的自尊,有着极强的叛逆心理,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觉得自己长大了,不愿意再受到约束和管教,带着他/她多去参加一下社会活动,拓展一下视野有助于心理的成长。同时有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情可以试着让他做觉得,培养他们的存在感。

叛逆期是人生必须经历的阶段,只是不同的人表现叛逆的强弱不一样,叛逆期表现出来的年龄阶段不一样,叛逆期情绪波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正确地引导转化。对于高中生叛逆到底是什么造成的呢?

高中生叛逆到底是什么造成的

家长认识错误,导致教育不当

有的家长缺乏心理常识,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往往忽视孩子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是孩子有过错,不跟孩子分析错误而去商量怎么做,却甚至打孩子,让孩子犯错时感到孤立,有逆反心理。

父母与孩子缺乏双向沟通导致思想矛盾

随着高中生的成长,他们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他们需要自己的做事方式,不想被过多的控制。而有些父母出于对孩子的保护,一切为了孩子,这种孩子对独立的渴望和父母不恰当的善意关怀,会产生思想冲突、矛盾。或许有的家长因为工作繁忙,很少与孩子交谈、思想交流,只是制定了一些严格的规则来限制孩子的行为。因此,高中生作为孩子,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青春期生理与心理的矛盾

这种矛盾和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生理成熟和心理不成熟。具体来说,在心理学的认知发展中,经验的缺乏导致青少年认知的不稳定和摇摆不定。他们的思维虽然独立、批判,但在认知和问题上存在太多偏差,导致片面、极端、固执的认知。教师的正常教育往往从反面去思考,教师的劝导、要求、批评、家长的引导、提醒、督促等如“管”、“卡”、“压”,是和自己过不去,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进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对立面上。

从小就比较溺爱,没有底线,孩子提出什么样的无理要求,都不是引导,说出不合理的原因,而是千方百计的满足,有时候不同意,孩子一撒泼,一打滚,家长就妥协了,尤其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更是没有原则,孩子就形成了任性、我行我素,无所顾忌的性格,这样在家里,家长都让着,看不出大毛病,可是以后进入社会,不会有哪个领导,哪个同事无底线的谦让,就可能到处碰壁,甚至影响自己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