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孩子的压力也是比较大的,心理和情绪上会出现一些波动,而且还会导致孩子变得暴躁易怒,压力过大甚至会压垮孩子,导致孩子反抗、反感学校的发生。
高二孩子心理怎么引导
恋爱现象增多
高二是高中阶段恋爱发生率最高时期,其中有生理发展和社会影响的因素,还有其心理原因。高二学生所要承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越来越多,他们非常需要理解和关心。
然而,由于家庭、学校对他们的关注不够,导致他们只能从外界获得关爱的感觉。有些学生谈恋爱就是要寻找一种被爱、被重视、被珍惜的感觉。其次,受电视、电影、网络等影响,很多学生把爱情过于美化、理想化,向往浪漫的爱情,因而会模仿成人谈恋爱。
对于学生的早恋,总是让很多家长头痛。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早恋为孩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不考虑其不可抹杀的固有的特性,对孩子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对此,我们可以注重跟孩子说明早恋的原因和它将给早恋者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对已经早恋的学生给予理解和加以正确的引导,尽量将他们“恋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偏科现象严重
高二学生面临着分科的压力,可是分科之后,选艺术的对文化课不重视,选理科的学生,对文科的学习不够重视,在文科的课堂上不专心听讲,不认真完成作业;选文科的学生同样存在轻视理科的学习的倾向。一旦拉后腿,会使自己在会考中吃大亏。家长要关注孩子是否存在偏科现象,引导孩子认真地对待每一科的学习,才不致于会考时后悔莫及。
作为一名学生,因为不懂、无知才到学校学习知识和技能。从无知到有知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事。有些学生因为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感到自卑,认为自己笨、比别人差,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敢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不敢积极大胆去表现和锻炼自己。
家长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正确地看待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学生正是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慢慢地从无知变成有知,从知得少变成知得多的。
如何帮助高二孩子克服厌学、急躁、畏难的情况
一是及时疏导孩子情绪。家长可以通过老师、家校通与孩子沟通,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和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或者是同学之间的相互比拼给孩子带来了压力,又或者是孩子阶段性考试成绩不理想,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孩子的心情。从而导致孩子的焦虑,引发孩子情绪急躁不安。一定要想办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疏导,让孩子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以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
二是鼓励孩子增强信心。高一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进入高二后必须提振精气神,克服懈怠、松懈思想。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及时纠错,同时保证一定的刷题量,巩固所学知识点,增强自信心,通过一点一点的积累,为顺利进入高三,并冲刺高考做好一切准备。
三是帮助孩子学会放松。学习一定要有张有弛,孩子每周或每两周回到家里,睡个懒觉,带孩子看看电影,或者在家看看电视,都是放松的好方式。家长一定要克服看到孩子适当的放松就高度紧张、焦虑,这样无形当中会给孩子制造紧张空气,增加压力。一定要让孩子轻松过一个放松的周末,让孩子带着良好的精神状态回到学校学习。
高二学生的厌学有4个阶段,分别是哪些
第一层次,思维层面的厌学是每个人都有的,就像成年人偶尔不想去上班会抱怨几句一样,但是大多数情况都能凭着意志力或者自己调节过来。有的时候需要家长、老师开导一下,如果孩子厌学的思维不能自己调节,又没有老师开导就会变成厌学情绪。
第二层次,情绪层面的厌学是相对比较严重的,往往出现厌学情绪是孩子内心比较痛苦,而且她自己无法凭着意志力消除这种痛苦,无法控制住。有的学生在遇到厌学情绪时,可能话会通过打游戏、看小说、吃东西等方式缓解。
孩子有可能会和家长说自己内心的痛苦,但是经常被老师、家长看作是矫情,或者不被重视。假如孩子的厌学情绪没有得到安抚、理解的话,就变成第三层次。
这个程度的厌学症问题,假如家长不能理解孩子,就需要即使和专业的心理老师、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第三层次,是出现厌学的行为,休学时间在两周内,比如旷课、逃课、休学等等。比较严重地可能会出现各种行为,比如严重依赖网络、不和人沟通、反复洗手、黑白颠倒等等。
到了这个层次的厌学,需要及时看家庭心理咨询师,进行家庭沟通,协调家庭关系。
第四层次,是有比较严重的厌学后果,通常这个时候孩子已经长期休学在家了,本来是学校的学习冲突,转换为了和家人的之间的冲突,孩子出现严重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孩子会感觉到极度地痛苦、压抑,整天消沉、沉迷网络等。
很多家长都发愁孩子厌学的问题,孩子小的时候还好管教,可孩子都已经高二了,家长的话基本不听,那么,高二孩子厌学家长怎么引导?
高二孩子厌学家长怎么引导
1、调整父母的心态,控制情绪,降低期望。改善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尤其是妈妈最好不要每天在孩子面前抱怨。杜绝命令式、大实话的管教,把态度放低到孩子心里,结交孩子,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
2、与孩子交流后,可以通过学艺、唱歌、补课、健身等方式转移孩子玩游戏的爱好。
3、在生活中可以走“爬杆”的方式,找到孩子的闪光点,多表扬,不断树立孩子的成就感。
4、家长要与孩子所在学校的老师沟通,配合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孩子会逐渐克制自己的行为。
5、如果青春期问题比较严重,建议家长和孩子同时咨询干预。一方面,帮助孩子了解自己,解决青少年困惑,激活成长动力,主动发现自我,主动了解父母。另一方面,帮助父母了解孩子,了解父母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改善亲子关系。
孩子厌学的原因有哪些
1、学业难度
高中课程紧张快节奏,稍有疲倦很可能使学生无法适应后续课程,从而无法理解课程,无法正常练习,或者考试成绩下降。这与学校的流程脱节,会让学生无所适从,让他们担心学业,让学生厌学。也有可能是父母给的压力让孩子感到不知所措。
2、与同学发生冲突
在学校很难避免与同学接触,学生之间也不会发生各种冲突。甚至有些冲突对我们来说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但孩子们可能不这么认为,从而影响了孩子之间的关系。
3、与老师发生冲突
教师也是具有不同性格和脾气的人,课堂和课后发生冲突,孩子因为与老师的关系而无法适应学校和生活。
高二孩子厌学家长怎么引导,父母要进行及时的调节,帮助孩子解决问题,重新快乐的回归校园生活。学会帮孩子释放压力,给孩子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会对孩子的成长学习更有益处。
叛逆期的孩子普遍比较难管教,这个时期的孩子情绪波动大,爱转牛角尖,对于家长的说教不屑一顾,有时甚至与家长对着干,家长们既生气又担心,害怕孩子误入歧途,对于叛逆期的孩子,家长要改变以往的教育方法,多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帮助孩子缓解叛逆情绪。
叛逆期孩子怎么进行心理疏导
1、面对叛逆的青少年,家长的情绪首先要冷静,不要急躁。对于有问题的孩子千万不能就是操之过急,要分析孩子的问题所在,要理解孩子,站着孩子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
2、、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再去和孩子沟通,不能过早的否定孩子对某一个问题的见解,更不能絮絮叨叨的批评指责。要容许他们犯错,帮助孩子总结失败的教训,在挫折成长。
3、多站在孩子角度看问题。世界上没有坏孩子,也不要因为孩子顽皮和成绩不理想就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所有坏孩子的“坏”都是有原因的,只要我们抓住了问题的症结,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
4、帮助孩子克服困难。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孩子偶尔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个时候一定要尽心去帮助孩子,而不是责怪,就算孩子有些地方做的不对,也要先听听孩子的诉说,而不是一味的指责或者打骂,与孩子一起齐心协力帮助孩子解决她现在遇到的问题。
5、教孩子学会勇敢面对挫折。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谁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经受大大小小的挫折。如果孩子见了困难就害怕,遭受挫折就退缩,那么孩子时刻都会受到心理压力的煎熬,遇到挫折承受不了打击,困难没有来临时害怕它到来,因此身心疲惫,对成长十分不利。
孩子叛逆厌学不听话家长如何做
建立信任,一定要跟孩子建立信任关系,充分了解孩子的想法,尊重他的意见,和他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孩子看到你的关心,让孩子信任你,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讲规矩,家长应该给孩子讲规矩,明确孩子的行为准则,让孩子清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有正确的认识,以此来引导孩子正确的行为。
鼓励孩子,尽量多地鼓励孩子,多夸奖少批评,使孩子在学习上有信心,增加学习的动力,同时要让家长和老师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帮助孩子树立必胜的信心,家长应该给子女降压、松绑,不要过分强调竞争;要多倾听、多宽慰、多疏导,鼓励孩子只要花了力气,学出自己的水平就是成功,还要多关心孩子的休息和心境、心理变化和成长。
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所以家长们要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遇事之时,应该多和孩子讨论和交流,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感觉到他也是家庭中重要的一员。
孩子叛逆厌学的原因,家长一定要知道
1、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有的家长忙于自己的事业发展和赚钱养家,从而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而有的父母自身生活态度就很消极,整天打麻将,吃喝玩乐,无所事事,无所追求。
2、师生关系紧张。部分教师对优生和厌学学生不同教育价值观。客观上造成孩子学习机会不均。教师对厌学学生的消极期望影响了他们的自我判断,使其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动力。
3、学校不完善的教育体制。不少学校只以追求升学率为主要目标,很难针对厌学学生特点进行教育。随着时间加长,考试次数增加等因素使一部分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困难,导致更加厌学。
4、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不良社会风气和文化对孩子也产生一定影响。如“一切向钱看”的扭曲思想,不健康电影录像等也对青春期孩子产生极坏影响。再或结交社会不良青年耳濡目染,逐渐厌学。
5、寻求独立性。叛逆期孩子希望自己能够独立思考和决策,他们可能认为学校教育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和个性发展。因此,他们可能表现出对传统学习的抵触情绪,不愿意被束缚在学校的学习环境中。
6、兴趣和动机的改变。叛逆期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可能发生变化。他们可能对学校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或者觉得学习与他们的兴趣和目标无关。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对学习的厌倦和抵触。
7、情绪和心理变化。叛逆期孩子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经常发生波动。他们可能面临身体和情绪上的变化,如情绪不稳定、自我意识增强等。这些变化会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注意力产生影响。
高二的孩子已经不太好管教了,如果面对孩子出现个叛逆期,这个时候的不在意或者疏于管教,往往导致孩子们在后来更大的问题。
高二孩子和家长逆反怎么办
平常心看待女儿情绪低落,留心表现,静等坏情绪过去。
高中生学习内容提高,学习难度加大,心理压力大。
能考上我们学校,都是在原来的初中班里前五的孩子,用初中老师的话说“都是我们眼中的宝”。但进入了高中之后,经过一两次月考却发现:自己的成绩竟然排在班里靠后,甚至是倒数!心里落差太大。
心情不好,情绪低落很正常!只要她吃好、睡好。过几天,学习顺了,能跟上老师的节奏,上课时能听懂,作业会做,心情自然就好了。
怼你,是一种正常的发泄、释放,是无心的,不必在意,不要伤心,更不能上纲上线“怼回去”、“骂一通”、“打一顿”
孩子心情不好,不能拿同学出气,不能拿老师撒气。他们知道同学会不让他,老师她还是有点“敬畏”的。他们只能向最爱的人撒气,他们会觉得在这个亲近的人面前表达情绪会更安全,因为他们通常能够提供情感支持和理解。
父母能包容孩子的一切!如果在孩子心情不好时,父母不能包容和理解,反而“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通”,更有“火爆”的人,觉得自己是“长辈”,孩子敢如此,简直是“大逆不道!”
家长和子女针锋相对,只会让亲子关系越发紧张!
“静等花开”,“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高中生的坏情绪是六月的“天”说变就变,孩子情绪不好时,不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做两样孩子喜欢吃的、但平时又很少做的菜给孩子吃!
吃货常说“没有什么是一顿美食解决不了的”!不信!你试试!等到孩子心情好的时候,可以旁敲侧击,也可以随口一说,通常孩子此时愿意说出来。因为已经雨过天晴了。
青春期出现“叛逆”的表现
1、爱顶嘴
在与父母交流时,不管对错,总是要用自己想法顶撞回去。倘若家长说的完全有道理,就会曲解家长的意思,故意顶嘴;家长说的有点道理,必须找到漏洞继续顶嘴;家长说的完全不占理,就一定要大声反驳。
2、嘴里很少出现赞美的词
说话时总是带有一些侮辱性词语,并且各种吐槽。这个时期的孩子可能会因为一个小问题来否定某个人、事、物。对这些进行疯狂吐槽,只是想证明自己是个大人,有对事物评判的话语权,可以进行独立思考。
3、容易烦躁、发脾气
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对情绪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因此他们的情绪也是起伏比较大、不稳定的。也许一件特别小的事也能让他们大发雷霆,引燃心中的怒火。
4、家长说什么都成了唠叨
由于对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来说,本身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就比较薄弱,父母的一些顶住只会让他们觉得不耐烦,认为父母不信任自己。因为在他们眼里,自己已经是大人了,对于自己的事有自己的安排,家长干涉得越多,他们反而更反抗。
叛逆期的孩子,为什么总是喜欢和家长对着干呢
1.孩子有了自己的判断和意识
孩子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和对社会的认知过程中,渐渐地拥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判断和意识,逐渐创立了“自我”这个词。建立了情绪的、感觉的、心理的、认知的、精神的内在环境的孩子们,自然就不会家长说什么做什么了。
这个时候孩子们的心里有了“你我他”的概念: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我的事是我的事,别人不能管。最开始,这种自我的概念,往往表现为孩子不允许别人碰自己的东西。
2.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另一方面,孩子对这个多彩的世界总是充满好奇的。这种好奇不仅仅表现为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好奇:例如经典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是什么东西?为什么白天没有星星?为什么月亮有圆有缺?为什么动物园里没有恐龙?
孩子们的好奇当然还表现在人际交往和行为中:我是不是可以这样做?这样说话可以吗?其实这都是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孩子们的叛逆冒险精神,当家长们对一些事情表示明令禁止的时候,孩子们反而会觉得这件事更有趣。当然这种发自本能的好奇心可能会给家长们带来一些烦恼。
3.获得家长更多的关注
有的时候,孩子和家长对着干也是为了获得家长更多的关注。对于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有的时候家长也需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对孩子的关注度不够?是不是一回家就拿起的手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不是孩子在同你说话的时候你总是心不在焉,没有正视孩子们说的话?等等……
家长的这些表现都会让孩子们觉得自己没有得到重视,长久下来孩子们就会做“出格”的事情来引起家长们的注意。
4.试探家长的底线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孩子们在试探家长的底线。孩子们教育好了是一群“小天使”,教育不好的话,就是一群活生生的“小恶魔”。孩子们产生了自我意识后,会出现挑战家长权威的表现而获取更多的自由。
从小的时候不肯吃青菜,到后来想要各种各样的新玩具,再到长大后不肯写作业……大人们想要自由,想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孩子们也想要属于他们的自由:吃自己喜欢的菜,想看动画片就看动画片,等等。
孩子们不会从一开始就出现对着干的情况,而是在一次次试探中,把自己的地位定的越来越高,后来发展成了:说什么都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