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自律性差的孩子该怎么办

自律能够帮助孩子更高效的解决问题,能够让孩子更有效的利用时间,但是如果当孩子进入高中之后,依旧缺少自律性,是很难能够取得一个好的成绩的,那么对于高中自律性差的孩子该怎么办呢?

高中自律性差的孩子该怎么办

1、认真完成课后作业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无论是需要书写的作业还是预习、复习任务,都要认认真真的完成。有些同学认为预习和复习任务老师不检查就不认真做甚至不做,这就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典型表现。完成包括复习和预习任务在内的课后作业,这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也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不管老师是否检查都应该认真完成。

2、提高意志力

很多人之所以不自律,是因为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来说。他们对于外界的一切诱惑,没有基本的抵抗能力,那么家长可以提高孩子的意志力。在遇见诱惑时,家长要告诉孩子:我们只有排除诱惑,才能够成功。家长也可以培养孩子延迟满足感,在孩子完成某一项任务之后,再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3、激发学习乐趣,产生紧迫感

制定了一天的学习计划后要检查完成的效果和程度,这样容易有成就感,复习也会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形成良性循环。在复习中多思考多总结有助于发现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很可能发现一些小乐趣,变厌学为乐学后会逐渐打心底里喜欢上学习。

另外,要让孩子给自己施加一定的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在适度压力下就有目标、有冲劲,看到水平不相上下的好朋友成绩提高了也要有赶超心理,这样最终取得的好成绩可能连自己也想不到。

为什么高中孩子自律性差

1、生理的影响

孩子形成自律性差有一部分原因是孩子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处于不完善的阶段中,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诱惑,他们没办法像大人一样,说停就能停住,便往往约束不住自己。

2、家长的过度溺爱

家长以为孩子都是天真烂漫的吗?其实孩子也是非常有心计的,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看穿家长的软弱,可以说恃宠而骄这个词就是为孩子发明的。因为孩子知道家长对自己的宠爱,所以在他们不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会使尽浑身解数对家长软磨硬泡,家长看着孩子实在不情愿,有时候就会做出让步。

可以说家长的过度溺爱,是导致孩子高中自律性差的主要原因。所以家长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不要被孩子牵着鼻子走,家长一定要明白,真正的爱往往都是克制的。

多观察孩子的优点,并且重点培养。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一直盯着孩子的缺点看,会让孩子自卑的。自律性差每个孩子都有,管是管不住的。不如家长多花时间培养孩子的优点。

孩子自律性差家长应该怎么办

1.耐心说服:不要一开始就责骂,要询问原因,耐心说服帮助孩子树立自律意识,并付诸行动。

2.制定计划:与孩子一起制定可行的计划,循序渐进,督促孩子按计划完成。注意及时精准赞扬孩子的变化和进步。

3.鼓励尝试:鼓励孩子自己完成目标,不能全部帮孩子做完,失败时鼓励重新面对问题。待孩子开始勇于尝试且做得不错时,其信心会逐渐增强,自律性逐渐养成。

4.树立好的榜样:家长要做好的榜样,孩子会在平时生活中接触和学习。

如果小孩自律性差,可以尝试以下方法进行改善:

1.耐心说服:不要急于责骂,要耐心说服孩子,逐渐树立自律意识。可以通过讲故事、举例等方式,让孩子明白自律的重要性,慢慢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制定计划:跟孩子商量制定可行计划,并督促完成。例如,可以制定一份学习计划,明确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并在完成后进行奖励,逐渐提高自律意识,循序渐进地改善。

3.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参考学习,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行为。例如,家长可以自己遵守时间规划,不拖延,不浪费时间,让孩子从自己身上学到自律的重要性。

另外,家长也可以尝试给孩子一些自由时间,让他们自己安排时间,锻炼自律能力。同时,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最重要的是,家长需要耐心和坚持,不要期望一蹴而就,要慢慢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

孩子自律性差会有哪些影响

1.学习成绩下降:缺乏自律意味着学生无法有效地管理时间和精力,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下降。

2.缺乏目标和动力:缺乏自律的学生可能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动力去追求成功,容易感到迷茫和失落。

3.无法克服困难:自律能力差的学生往往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容易放弃,缺乏坚持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4.时间管理问题:缺乏自律的学生常常无法合理安排时间,容易被社交媒体、娱乐等不重要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导致时间浪费。

5.错失机会:自律能力差的学生可能错过重要的学习机会和活动,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6.影响团队合作:在团队合作中,缺乏自律的学生可能无法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给团队带来困扰和不公平。

总之,缺乏自律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未来发展都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培养自律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多观察孩子的优点,并且重点培养。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一直盯着孩子的缺点看,会让孩子自卑的。自律性差每个孩子都有,管是管不住的。不如家长多花时间培养孩子的优点。

孩子不自律家长怎么办

1.耐心说服:不要一开始就责骂,要询问原因,耐心说服帮助孩子树立自律意识,并付诸行动。

2.制定计划:与孩子一起制定可行的计划,循序渐进,督促孩子按计划完成。注意及时精准赞扬孩子的变化和进步。

3.鼓励尝试:鼓励孩子自己完成目标,不能全部帮孩子做完,失败时鼓励重新面对问题。待孩子开始勇于尝试且做得不错时,其信心会逐渐增强,自律性逐渐养成。

4.树立好的榜样:家长要做好的榜样,孩子会在平时生活中接触和学习。

小孩没有自觉自律怎么办

1、变得独立

自律能够让孩子变得更加的独立,自律是自发去做事情,不是父母的催促,因此懂得自律的孩子,心里很清楚自己接下来要做的是什么事情,不用父母反复的去催促他,要求他去做什么事情。这样的孩子,成年以后步入社会,也会成为工作效率很高,执行力很强的职场人。

2、不用父母过多的管教

自律的孩子不用父母过多的管教,他们能够自觉地完成自己应该要做的事情,而不自律的孩子,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父母去督促,去提醒他做事情。因为他心里没有谱,不清楚自己的一天应该怎么去规划,变得没有主见,喜欢听从他人的安排。

如果小孩自律性差,可以尝试以下方法进行改善:

1.耐心说服:不要急于责骂,要耐心说服孩子,逐渐树立自律意识。可以通过讲故事、举例等方式,让孩子明白自律的重要性,慢慢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制定计划:跟孩子商量制定可行计划,并督促完成。例如,可以制定一份学习计划,明确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并在完成后进行奖励,逐渐提高自律意识,循序渐进地改善。

3.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参考学习,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行为。例如,家长可以自己遵守时间规划,不拖延,不浪费时间,让孩子从自己身上学到自律的重要性。

另外,家长也可以尝试给孩子一些自由时间,让他们自己安排时间,锻炼自律能力。同时,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最重要的是,家长需要耐心和坚持,不要期望一蹴而就,要慢慢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

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有一些管不住自己,在学习上得过且过,还会沉迷手机和电子游戏。这都是自律性太差的表现,每当提起自律的问题,家长们非常头疼。

面对自律问题,家长什么方法都用了,比如给孩子讲为什么要自律,保持一些好的习惯,家长就奖励孩子。刚刚开始实施这些方法的时候还有些效果,但是时间长了孩子对这个事情没有了新鲜感,又恢复了之前的行为模式。

其实孩子这些问题的本质就是没有养成自律的习惯,从小没有体验过自律带来的成就感,下面分享培养孩子自律的方法,让孩子接触正向循环,去感受到自律带来的收获,会激励他更加自律。

培养孩子自律的三个方法

1、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的发展是个体完成各种任务、 协调人际关系、 成功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

“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更不是让孩子“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如果延迟满足能力发展不足,如边做作业边看电视、上课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放学后贪玩不回家,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在社交中容易羞怯固执,遇到挫折容易心烦意乱,遇到压力就退缩不前或不知所措。

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儿童,未来更容易发展出较强的社会竞争力、较高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具有较强的自信心,能更好地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压力和困难;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更能抵制住即刻满足的诱惑,而实现长远的、更有价值的目标。

2、承担责任

“这不是我的错……”“都怪……”我们是不是经常听到这样的话?通常这样的人面临困难或突发情况时,只是想着推诿责任,纠结已经发生的事实,而不会去想着解决问题。

承担责任就要求我们在问题发生的时候能够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不惧怕失败与挫折,并能从中吸收经验。责任心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一个没有责任感、价值感的孩子,将来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父母过分的溺爱与放任只会培养出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巨婴;而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提高孩子独立思考和做事的能力,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更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勇敢地去探索世界,面对挑战,这样的孩子不优秀都难。

3、忠于事实

在面对问题时,要实事求是,杜绝虚假。不要制造虚假的表象来欺骗自己,以事实为依据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这意味着要不断地自我反省。我们是通过自身与外界的接触来认识世界,因此不仅要观察世界本身,也要对观察世界的主体,自身进行反省。

忠于事实还意味着要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不管个人还是组织,想要接受质疑和挑战,必须要真正允许别人来检视自己。

让孩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1、正面语言

比如:一个孩子平时成绩不好,这次忽然考了一个高分,孩子万分得意地把成绩告诉父母时,父母却说:“才考一次高分有什么了不起的,小心骄傲自满,下次考试不及格。”

这位父母就是用负面的语言来打击孩子,让孩子觉得,无论考得好与不好,父母都不会满意。从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而懂得用正面语言的父母就会这样说:“考这么好你很开心吧,看到你努力得来的好成绩,我也好高兴。”

或者孩子因为考得不好,很不开心,父母可以这样说:“看到你很不开心,我理解你的心情。你可以想想这次是因为哪些知识点没掌握好,如果你需要我帮忙随时来找我。我相信通过你的努力,下次一定会有进步的。”

不管面对孩子的什么问题,家长都应尽量使用正面语言去教育孩子,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父母无条件地接纳,从而产生一种归属感。

2、选择性提问

想要孩子对学习有兴趣、有积极性,就要让孩子有自主选择权。但当他们的决策能力比较差时,父母不能从一开始就完全放权,这样孩子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家长要在一开始的时候,给孩子一个范围,让孩子去选择。比如家长可以这样说,“你是先做语文作业还是数学作业?你自己决定。”

在让孩子做选择时,家长一定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不管选择的是什么,都是家长认可的。千万不要等孩子做了选择,家长又跟他说:“我觉得还是做语文更好”,这样的选择就没有意义,这种放权也是失败的。

第二,在选择句式后加上一个“你自己决定”,孩子就会认为这是自己选择的,就会认真去执行。

通过这种逐步的放权,训练孩子的自主能力和决策能力。等这些能力得到提高,以后再慢慢地充分放权。

3、充分放权

当父母尝试着给孩子充分放权后,孩子才算是真正地自己做主。但是也并不是说父母就完全放手不管了,而是要用那种选择性提问转变成启发性提问。

比如孩子报了一个英语辅导班,刚学了一段时间,孩子就不想学了。这时父母就可以对孩子用启发性的提问,父母可以这样说,“我很高兴你告诉我你的真实想法,但是你的英语基础还比较薄弱,如果你不上补习班,你有什么别的办法来提高英语成绩吗?妈妈想听听你的意见。”

通过这样一种启发性地提问,孩子就会自主思考,他会把学习英语当成是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想办法来提高英语成绩。

4、激励式刻意练习

有的时候,孩子对学习某样东西有一定的积极性,但往往坚持不了很久,有的时候碰到一点困难,他就会想退缩,想放弃。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激励他坚持下去。

激励孩子,仅仅从语言上激励还不够。我们需要在行动上帮助孩子,让他坚持下去,直至达成目标。

让孩子坚持下去,就要让孩子有一种成就感。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把一个大目标分成若干个小目标,然后朝小目标努力。当孩子达成小目标时,家长及时地鼓励,他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激励他继续下去。当一个个小目标实现了,大目标也就完成了。

总之,想让孩子自律的主动学习,家长平时要多使用正面语言,让孩子获得归属感。从选择性地提问到启发性地提问,让孩子获得自主感。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刻意练习,获得成就感。当孩子有了归属感、自主感、成就感,孩子就有了对学习的内驱动力,也就变成了“我要学”的“别人家的孩子”。